吳王城遺址位于陳家莊鄉(xiāng)王城村西溝交岔處一個叫楊家墳的地方。王城村由此而得名。據傳,移城溝名的由來,也和吳王城移走有關。城址長寬各150米,四角有碉堡摸樣,四周有土墻痕跡,城垣均已倒塌,僅存西、北墻交界處殘高約5米的夯土堆,夯土層0.3米至0.5米。夯窩直徑0.2米至0.3米。夯土層內有排列規(guī)整的椽眼,每升高0.8米,便有一排,椽與椽的水平距離也為0.8米。土層內有少量的夾砂陶片,據《忻州文物》、民間傳說為春秋時代吳王所筑。
王城村有一所寺院(現(xiàn)改學校),北面的大佛殿檐臺上立有明朝時的兩塊碑,碑額寫的是:“重修碑記?!北牡谝痪渚褪恰巴醭菫閰峭踹z址”。寺院中心有一個三尺高的石雕八陵石柱香爐,石柱上也刻著“王城為吳王遺址”字樣,明朝碑上寫著“……臺邑上游之地吳王之遺址尚在也……”,20世紀70年代,村民梁金保在城西圍挖出一枚青銅矛,80年代,村民劉和平在圍墻墳挖窖時,在8尺深的地方挖出一通藍麻石碑,上刻“古王吳公之墓”。
這個吳王勢力范圍,至少涉及到老三區(qū)大部地區(qū)。據傳說,柏蘭村為吳王軍隊大本營,離王城村10里地的教場村,是這個王子的練兵場地。那里曾有一個王子點兵的將臺,叫點將臺,約三丈高,底層直徑四丈,頂端直徑一丈,是一個四棱形石砌建筑(于1968年修公路拆除)。村北叫營訪地,是駐兵的營訪。陳家莊西的兵馬鋪是馬隊駐扎的地方。南坡村的小寨子是站崗放哨的地方。此外,窯頭、寨里、縣河溝的東寨、東坪寨,坪上村有大、二、三寨,都和這個王子駐兵防守有關。在南黑山、胡家莊各有一個將軍墓地,據說都是他守邊駐防的將軍墓地。
相傳,吳王每次出征都要到城對面水峪溝一華里的地方,在溝底裸露的藍麻山坡上(此地藍麻石上有一條白色石紋,傳說是一條1米多長的蛇,被蠻子家把頭砸爛,壞了風水),面向東面山梁上的“香爐石”,焚香磕頭,祈禱出師大捷,凱旋歸來。吳王與將士生活用水也取自北水峪。
王城村西南面叫“圍墻墳”的地方,傳說吳王墓就在這里。在民國初年,王城一個叫閻二紅的農民在這里刨地,曾刨塌一個墓子。他下去查看,見里面的死人已貼骨,臉色略帶紅色,身穿盔甲,他害怕,依舊把墓子埋回去,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吳王墓吧!